从前,在迦夷国的一个小村子里,有老两口双目失明,无儿无女。他们一心想进山求道,只是没人伺候,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。释迦知道了两位老人的心意,就投生到他家作了儿子。
两口儿老年得子,喜出望外,给儿子取名睒子。
光阴如箭,转眼賧子长成了大小伙。他品行端正,非常孝顺。为了父母的宿愿,把老人背进深山,盖了一间草房,安下身来。老人饿了,他在十里飘香的果林里采来野果;老人渴了,他端来清澈甘甜的泉水。他经常听百鸟唱歌,穿着鹿皮做的衣服,与小鹿、小羊、小兔们玩耍。
有一天,国王来到这座山林中打猎,找了半天,没有碰见猎物。忽然,一只小鹿从眼前飞奔而过。国王- 箭没有射中,很是恼火,就带着侍从紧紧追赶。穿过密林,老远看见小河边上又有一只梅花鹿。国王命左右止步,亲自搭弓射箭。只听“啊”的一声惨叫,梅花鹿倒在地上。唉,那不是梅花鹿,是睒子为父母提水。
国王听到叫声,大吃- -惊,赶紧跑到河边问:“喂, 你是干啥的?为什么穿着鹿皮做的衣服,呆在这深山老林里?”
睒子忍着剧痛,按着伤口说:“我是这个 王国的百姓。为了让父母学道,来此深山侍奉。没想到中了你的毒箭!我与你无仇无恨,你为什么要用箭射我?”话音刚落,山中刮起了狂风, 篓时浓云密布,太阳无光,虎啸狼嚎,树枝折断,雷声震天。
国王悔恨地说:“我是国王。请你原谅,追赶梅花鹿,没有看清,误伤了你。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教你的性命。”
“既然这样,我也不怪罪于你。只是我一一死, 双目失明的父母就无人送吃送喝,难以生活,也无法求道了。”睒子流着眼泪伤心地说。
国王跪在賧子面前说:“假若救不活您, 我再也不回王宫了,在山中侍奉你的父母。向天神发誓,决不食言!”
睒子吃力地抬起手臂指着山坡上的草房说:“我的父母就住在那里,请你好好照看他们....”.话未说完,就闭上了眼睛。
国王含着热泪来到草屋。睒子的父母从脚步声中听出来人不是儿子,便问:“你是谁,为什么来到这里?”
“我是国王,听说二位老人正在学道,特地前来供奉。”
“你能来看望我们,已经洪福不浅。大王,谢谢你的好意。我们有儿子侍奉,生活得很舒适。他提水走了好大- -阵子,也该回来了。”
一提睒子,国王止不住眼泪簌簌落了下来,跪在地上说:“我是来向二位老人请罪的。今天进山打猎,见河边上有只梅花鹿,被我一箭射死后,才知是你的儿子。”
盲父母听了,悲痛得昏了过去。过了一会儿,才慢慢苏醒过来,协哭道:“天哪, 我的儿子是天下最孝顺、最仁慈的人。平常连个蚂蚁都不伤害,有什么罪过要让他遭到这样的大祸呢?大王啊,,你为什么偏偏射死我的儿子?他的尸体在什么地方?”国王伤心地把睒子临死前的叮咛向老人讲了一遍, 亲自拉着他们的手来到小河边。
有父母抱着儿子的尸体,大放悲声哭了起来。鸟儿不叫了,兔子不跳了,树木不摇了,河水不流了,都向睒子志哀。
盲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感动了天神,他把神奇的妙药灌进了賧子口中。顷刻间,睒子复活了。突然,盲父母的眼睛也有了亮光,看清了周围的一切。这时,风停云散,阳光万道,百花吐香,河水流淌,百鸟啼鸣,如奏妙乐。国王和睒子结拜为兄弟,供奉两位老人求道。宁静的山谷,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这个故事绘于敦煌莫高窟北周第461窟、第438窟、第301窟,北魏第302窟、第417窟。其中第299窟的賧子本生画是代表作。此画绘于该窟覆斗顶的西披、北披、东披,成凹形。故事从两端开始描绘,高潮设在中部。内容丰富曲折,富有戏剧性。
根据《佛说睒子经》 译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