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壁画中,莲花童子或站立于莲花之上,或活蹦乱跳,或戏嬉于七宝池中,给严肃的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。关于莲花童子的来历,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。
很久很久以前,在人世间传播佛法的教主名叫“金光佛”。有个信奉佛教的大国,土地清静,宝树成行,丰衣足食,民风高尚。
这个国家的国王名叫威德,对佛法恭敬奉行,言听计从。金光佛见他对佛虔诚,便亲自给他传授无量佛法。威德王由于受到金光佛的亲传,功行日渐增长,悟性逐渐加深,天长日久,也获得了许多神通,但未证得正果。
一天,威德王理完朝政,来到后花园散步。园内树木葱茏,绿草茵茵,鲜花盛开,蝶舞鸟鸣。清水池中,碧波荡漾,满池荷花,亭亭玉立,如仙女一般妩媚。威德王穿过九曲小桥,来到池中八角凉亭内,盘腿而坐,双手合十,诵经念佛,进人禅定状态。
这时候,九曲桥两侧的池水中。突然涌出了两枝巨大的莲花。杆有碗口粗,叶有磨盘大,桃红色花苞似欲开放,香气袭人沁肺腑。两朵花苞在春风的吹拂下徐徐张开,啊!花蕊中各站着一位美丽的童子。 原来,这两位童子是受国王的神通之力从莲花中化生出来的,因此,也称化生童子。桥右童子名叫宝上,桥左的童子名叫宝意。这时,威德王心中大喜,先询问二位童子的名号。宝上童子开口便说:“- .切诸法空,大王,你问名字干什么?难道你不知道大乘佛法的‘过去法已灭,未来法未生,现在法不住’的法则吗?这是获得最终解脱、证悟无上圣智的必由之路。
“本人悟性太差,愚蠢无知,还望不吝指教。”威德王谦虚地说。
“好吧,你既然想听,我就解释明白。”宝上童子说, “这个法则就是说,凡是过去的都已过去了,消失了,当然就不存在,所以是空的;未来的还尚未到来,就不会有,无有即空幻不实;至于现在的一切,从本质上讲也在瞬息万变,无有主体,不可执著,所以只能是假名而无实的东西。”
这时宝意童子说:“由此可见, 所有的名字都是空幻而不可实得的假名,是人的代号而已。就像大王你的名字也是争上去的,并不能代表你的本质。”
威德王一听,心中暗暗吃惊:这两位童子怎么一个比一一个见解深刻?自己虽然获得许多神通,但和这两个童子相比,相差甚远。他心情非常激动,立即起身跪拜,说:“今日遇见二位, 真乃三生有幸!宣讲大乘妙法,使我茅塞顿开。还请二位圣贤多讲妙法指点,使我早证菩提。”
宝意童子说:“大王, 这个世界的主是金光佛,他无所不知,你虽虔心拜佛,但机缘没到,难以获得圣智苦提。今日莲花他中相逢,是你多年修行、积德行善的结果。”
实上意子说:“对了,你的机缘今日业已成熟,我们比起金光佛相差万里。我们带你去见金光佛,让佛主为你指点选律吧!”
于是,威德王便与两位莲花童子来到金光佛居住的宝殿。在佛座前,三人五体投地,顶礼膜拜,姑立一旁,双手合十,恭敬地请佛主讲说妙法。
金光佛主坐在莲花宝座上,深入浅出、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佛法,然后又问:“诸位谁还有不明之处, 请提出来,我可以解答。”
威德王疑惑地问:“佛主, 弟子不明白,我半世诚心拜佛,常年供养,为何还未获得圣智菩提?请指教。”
“威德王,你知道,佛教的供养主要分为两种,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药等是常见的财供养,另一种为法供养。所谓法供养是指发菩提心,广修善行,利益众生,证悟圣智。普通供养只能求得世俗的福业。获得善极而不能摆脱轮回之苦;法供养可以超脱三界轮回,获得永恒的解脱。就是要上求无上圣智,下度无量众生,便可成就佛的智慧,大悟成佛,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。”
威德王听了,如醍醐灌顶,胸中开朗,当即明白了佛法之真谛,解脱之要旨。决心精进修行,发菩提心,进入永恒解脱,绝对妙乐的精神境界。
两位莲花童子听了金光佛宣讲的佛法,立即消除了贪欲、嗔恚、愚痴之顽根。发下宏大誓愿,要在亿万年的时间内以大慈大悲之心,普度一切众生。要修无量法门,行菩萨之道,证悟至高无上的圣智菩提,修成正果,得道成佛。两位莲花童子发下宏大誓愿之后,大地震动,奇光照耀。伎乐天手持各种乐器在空中飞舞,有的演奏美妙天乐,有的翩翩起舞。飞天仙子手持花篮, 在空中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,香气袭人,四处弥漫。这是天神来祝贺莲花童子发下了真诚的宏大誓愿。
以后,莲花童子跟随金光佛一心修道, 智慧剧增,功行大长。他们深人凡尘,讲经弘法,普度众生,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大菩萨,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。
莲花童子,又称化生童子,是壁画中常见的儿童形象之一。因是儿童,便绘于洞窟中次要地方。如窟顶、龛楣、盘顶、四披和经变画的水池之中。在壁画随处可看到他们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。隋代第383窟西壁龛顶的莲花童子化生非常精美。
根据《天堂孝经》《佛说大阿弥陀经》译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