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敦煌新闻

在敦煌,聆听多元文明对话的回响

  古郡敦煌曾见证历史上丝路文明的交融,如今,在这座千年宝库里仍能听到多元文明对话的回响。

  敦煌有“华戎所交一都会”之称。自汉武帝经营西域、开拓丝路,敦煌就逐步成为多元文化交融之地。汉、匈奴、鲜卑、回鹘等多民族共同在这里生活,佛教、道教、摩尼教、祆教等多种宗教在敦煌并存。在藏经洞出土文物中,有汉文、古藏文、粟特文等多种文字写成的文献。

新澳门全年资料内部公开

  “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与外来文化交流,吸收优长、为我所用。传承敦煌文化,同样要不忘本来、接受外来、面向未来。”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。

  上世纪80年代起,地处大漠的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。其中,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合作,成为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。营建于晚唐的第85窟集中了空鼓、起甲、酥碱等众多壁画病害。中美双方专家“解剖麻雀”般分析洞窟,历时7年终于完成第85窟的修复。基于此次合作探索出的文物保护流程,还直接推动了行业标准——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》的出台。

  在持续多年的合作中,外国专家与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日本画家平山郁夫持续帮助敦煌文物保护,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桥梁。他逝世后,所藏丝路沿线文物也多次在敦煌展出。美国专家阿根纽经常飞越万里来到敦煌。月色下的莫高窟九层楼前,阿根纽与樊锦诗、黄克忠三位文保专家曾携手共度80岁生日,场面令人动容。

新澳门全年资料内部公开

敦煌研究院与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莫高窟第285窟进行摄影研究(资料照片)。敦煌研究院供图

 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,受益于国际合作,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不断加速、人才不断汇集,壁画、土遗址等保护技术逐步向国际顶尖靠拢,跟跑变并跑、接受帮助变共同进步。

 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,敦煌研究院专家多次前往伊朗、阿富汗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,开展丝绸之路古遗址的考察和交流。通过联合考古等形式,敦煌文物保护技术逐步走向吉尔吉斯斯坦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
  丝绸之路(敦煌)国际文化博览会、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等平台的搭建,让外国友人来到敦煌,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增进了解、沟通民心。借助云直播等技术,“敦煌文化环球连线”活动走进中国驻外使领馆,敦煌文化广泛播撒。

新澳门全年资料内部公开

2021年4月9日,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中国敦煌活动年上的文艺演出《敦煌之韵》。张晓亮 摄

  “丝绸之路沿线有大量土遗址、石窟寺等,这也是我们的保护长项。未来,我们还将继续前往相关国家开展合作,更好保护丝路文物。”苏伯民说。


上一篇:甘肃敦煌月牙泉镇: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下一篇: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

陇ICP备19004175号-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