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敦煌新闻

敦煌莫高窟防洪标准由“没有标准”升级到300年一遇

新澳门全年资料内部公开

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——敦煌莫高窟,受大泉河滋养的同时,也不时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扰。记者近日在莫高窟采访了解到,这里的防洪标准已由没有等级的低标准,升至百年一遇,再升为300年一遇,确保文化瑰宝不受侵害。

与此同时,莫高窟守护者的饮用水,也已经由喝大泉河的苦咸水,改喝水质好了不少的井水,如今正在进行井水置换,将喝上更高标准的城市自来水。
大泉河:莫高窟的生命之源
莫高窟在大泉河(古称宕泉)的哺育下诞生与延续。唐朝《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》记载,前秦建元二年(366年),僧人乐僔途经于此,忽见金光,如现万佛,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,此后开窟千年,生生不息。
如今,莫高窟仍保存有从前凉至元朝的洞窟735个、壁画45000平方米、彩塑2400余身,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、保存最好、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。
“莫高窟建造洞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水源,而大泉河正好流经莫高窟,为开凿建造洞窟的工匠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用水。”敦煌研究院总务处处长张殿军说,大泉河的下切,为石窟开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,同时河水为洞窟开凿和守护寺僧所用,便利的用水条件,使凿窟造像延续千年。

新澳门全年资料内部公开

《唐陇右李府君修功德碑记》记载,唐朝时的莫高窟“前流长河,波映重阁”。而作为饮用水源,大泉河不仅养育了各个时代的莫高窟僧人,莫高窟的现当代守护人也曾经饮用大泉河水。

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一次题为“莫高窟人和莫高窟精神”的讲座中说,1943年,常书鸿(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)来到敦煌,准备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时,饮用水就是大泉河水,冬天河水结冰,要砸冰烧化后才能取用,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。
如今,大泉河水滋润着莫高窟这片小小绿洲,是莫高窟保护区绿化和改善窟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水源、治沙工程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,是莫高窟保护区绿化的生命之源。
“大泉河是莫高窟的母亲河,过去吃水是大泉河水,现在是灌溉林带,莫高窟这片繁荫是大泉河提供的。没有林带,风沙侵袭,就保不住洞窟,防风固沙现在是效果最明显的时候。”张殿军说。
防洪水之害:防洪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
大泉河滋养着莫高窟,发洪水的话则对莫高窟的崖体、洞窟、壁画造成危害。莫高窟地区气候干燥,使得洞窟壁画至今保存较好。然而,当遇到较大降雨时,没有土壤和植被截蓄雨水,地表径流迅速汇聚,常常形成泛滥的洪水。
据专家介绍,大泉河洪水对莫高窟的崖体有破坏作用。历史上,莫高窟底层洞窟曾遭受洪水淹没,同时造成洞窟潮湿、壁画霉变、酥碱。
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邓巍说,为保护莫高窟历史文物古迹,酒泉市于1983年沿莫高窟保护区河道修建了防洪堤。由于防洪标准较低,2003年重新修建了该段堤防工程,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。
然而,2011年6月16日发生的特大洪水,冲毁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区内的防洪堤,同时洪水漫过河岸进入莫高窟大牌坊及周边绿地,并进入莫高窟北区窟前低地。2012年6月4日再次发生特大洪水,大泉河洪水漫过窟前的防洪堤坝和跨河桥面,造成部分底层洞窟进水,并在窟前淤积了大量泥沙。
“不论过去还是现在,大泉河洪水都是威胁莫高窟安全的重大危险源之一,也是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风险,2011年的洪水超过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。”张殿军说。
邓巍说,根据规范要求,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物古迹,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,考虑到实际发生的洪水量,2016年将莫高窟左岸重点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了300年一遇。
去苦水之涩:莫高窟守护人饮水升级换代
对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而言,饮水问题是苦涩的。敦煌学家孙儒僩在《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》一文中写道:“到20世纪70年代,在现在保卫处的南面打了一口约30米的浅井,基本用上了较为清洁的井水,不再直接从大泉河里打水饮用了……有了井水后,尽管水质仍然不好,但生活上多少有了一些改进。”
一口“水质仍然不好”的浅井,无法满足敦煌文物研究所(敦煌研究院)所有职工的饮水问题,赵声良说:“1984年,我去(敦煌研究院工作)也是喝那个水(大泉河水),喝了就拉肚子。天天拉肚子,两个月就适应了,就成了莫高窟人了。”
张殿军说,为解决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和游客生活用水问题,后来在距离莫高窟8公里处打了3口水井。大泉河的水质不适合喝,井水含碱度和矿化度依然很高。
“目前,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市水务局正在做莫高窟城市自来水置换规划,用城市自来水取代井水,已经上报了方案。”张殿军说,城市自来水引进后,可以为游客提供直饮水,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的饮水条件也将进一步改善。(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)


上一篇:2021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暑期参观指南 下一篇:【文化敦煌】关注文化经典 让敦煌持续辉煌

陇ICP备19004175号-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