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菩萨,又称为大誓愿地藏王菩萨。地,指土地:裁,具有基密包容等意思。相传他当初修行时,曾立下智愿:要度尽世界一切众生, 甚至连地狱中的饿鬼、畜生道中的“恶趣众生"及人间天上之六道度尽,才成正果。
地藏菩萨在我国确有其人,姓金,名乔觉,出生于新罗国王族。他在出生后相貌奇特,头骨高高耸起,身材高大,两臂有力,可敌十人。少年时,金乔觉为人慈善,聪明好学,对佛法特别感兴趣。二十岁时,削发为僧。
中国唐代,经济和文化非常发达。尤其是佛教,由于皇帝大力提倡,鼎盛兴旺,如日中天,吸引了好多外国僧人来华学习佛法。金乔觉也乘船来到大唐,云游至安徽青阳县九华山。但见山峰状如莲花,峰峦耸秀,山川幽奇,他惊叹不已。便在山谷深处,选一平地,居住在岸洞里面,开始修行,称金地藏。他渴了喝山泉水,饿了吃白土(此土颜色青白,细如面粉,俗称观音土)。冬不怕冷,夏不怕热,心无杂念,虔诚修炼。
九华山脚下有个村子。村里有个绅士名叫诸葛节。一天,他带领一伙村民登山游玩,见深山无人处有一个和尚在山洞中坐禅修行。洞内什么东西也没有,只有一口破锅,里面有吃剩下的少许米粒和观音土。一问, 才知道和尚是新罗王子, 远来东土求法,生活极其清苦。诸葛节十分惊奇,并深为其苦修之行所感动。于是内疚地对和尚及众人说:“这位僧人远道而来, 在此苦修,我们却未尽到地主之谊,实在惭愧。”回到村中,他倡议为金地藏修建寺院,信佛的村民齐声响应。
九华山天台峰之北,住着一位叫闵让和的大财主。整个九华山归他私人所有,建造寺院必须请他施舍山地。闵公笃信佛教,乐善好施,经常在家举办斋会,布施僧人。每当宴请僧人时,总要留出一个席位,邀请在山中苦修的金地藏。现在听说诸葛节等人发动村民,要为金地藏建造寺院,心中也十分高兴,愿意捐献山地。这天,金地藏来和他商讨建寺用地-事。闵让和爽快地说:“九华山尽归我所有,你需用多少土地,就尽管拿去好了。”
“我不多要,只要一袈裟山地就够了。”金地藏回答。
闵让和心想:“这一 袈沙地能有多少?” 于是答应了金地藏的要求。
金地藏脱下身上所披的袈裟,迎风展,竟然覆盖了整个九华山诸峰。冈公见此情景,欢喜不尽,将所有的山头全都施与金地藏建修道场。他的儿子,因受父亲虔诚敬佛的影响,为金地藏的道行所感化,使随地藏出家,取法名道明。后来,国公由脱离红尘,拜儿子道明为师出家。今天,我们在九华山寺院见到的地藏菩萨塑像两旁,左边侍立的年轻和尚就是道明,右边侍立的老年僧人便是闵让和。
从此,九华山广建寺院。由于金地藏在此修行弘法,名扬海内外,各方僧人学者慕名朝山。就连新罗国的好多憎人,也相继渡海而来,追随金地藏修行。这样,山中僧徒剧增,使生活发生严重困难。金地藏就让大家挖他曾经用过的“观音士”,和在面粉中供人食用。大家吃此食物,个个面黄肌瘦,被人称为“枯槁众”。大家虽然饿得骨瘦如柴,但在金地藏的领导下,精进修行,一心向道,以苦为乐。信徒们称金乔觉为地藏菩萨。
地藏菩萨在九华山传经布道长达七十多年。(公元贞十年749)七月三十日深夜,山鸣石损,风狂树动,金地藏圆寂发示时年九十九岁。
九华山与普陀山、五台山、峨眉山齐名,称之为中国佛教的大名山。从唐朝开始建寺院,到明清两代达到鼎盛。当时建有佛寺三百余座,拥有僧尼五千,朝山香客每年达数十万。如今尚存庙宇七八十座,佛像-千五百余尊, 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。
莫高窟绘制的地藏菩萨画像有40幅之多。因释迦佛封地藏为幽冥教主,肩负着在恶浊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务,为人们开辟一条远离罪恶、解脱苦难的途径,所以同观音一样,受到人们的欢迎。
第138窟同一洞窟内竟绘制了4幅地藏画像。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