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莫高窟的故事

思惟菩萨的来历?

  思惟菩萨为主尊阿弥陀佛周围八大菩萨之一。关于他的来历,唐玄奘记叙了这样一.个故事。


  从前,古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南有棵菩提树,枝叶繁茂,高约百尺。因过去四佛都曾在树下坐过,得道成佛,所以树下塑有过去四佛的圣像。国王迦腻色迦在树南修建了一座释迦佛的舍利塔。塔高四百尺,巍峨壮观。


  大塔南面有一尊白玉石雕的佛像,身高一丈八尺,站在那里,庄严肃穆,受人供养。这尊佛像很有灵气,经常放射光芒。有天深夜,一人因事路过大塔,看见石雕佛像迈着稳健的步伐,绕着大塔转了一圈又一圈。他感到惊奇,将此事传开,信徒们对佛像更加崇敬了。一个晚上,几个毛贼结伙来偷盗大塔内所藏的珍宝。刚走到塔前,佛像双眼怒睁,迎上前去。作贼心虚的毛贼吓得抱头鼠窜。
迦腻色迦王在大塔西面修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寺院。为了让僧人修行有个良好的环境,他在寺院内建造了一排三层楼舍。房舍布置得典雅舒适,让僧人住在精舍里求经学道。因之,这座寺院出了许多有名的高僧和圣人。


  从前,此国王城有一个婆罗门,为了使家中富有,不被人耻笑,常常东奔西跑,做买实赚钱, 积累了不少财富。他含辛值苦将六个儿子抓养大,并娶要成家,将家中财产平均分给他们各自独立生活。婆罗门的老伴早已去世,他便轮流到儿子家用餐。开头几年,儿子们对老子还能精心里顾。父亲年纪大,儿子和媳妇们都嫌他老眼昏化,鼻涕直滴, 诞水流尚,眼尿不擦。有的给点剩饭吃,有的干脆不让进门。

  光阴似箭。转眼老婆罗门已八十岁了。他怎么也想不通,自己劳苦一生,将儿子养大成人后,倒落了个上无片瓦、食不饱腹、沿门乞讨的下场。为了排除胸中苦闷,他常到寺院听僧人讲经说法。听了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四圣谛法后,他如醍翻灌顶,幡然悔悟,便毅然削发,穿上袈裟,出家修行。但毕竟年纪太大,别人一天背会的经,他三个月还背不出来。年轻和尚都瞧不起他。

  八十岁的老人出家修行,人们冷眼相待。那时的出家和尚用饭,全要靠自己化缘。一天,他化缘来到一家,一伙 在家修行的年轻居士乘他用斋饭时,你一言我一语地冷 嘲热讽:

  “老沙门,你这么大的年纪了才出家,为的什么?”“你耳聋眼花,记忆力差,能记住经文吗?”

  “就算能记住经文,你牙齿脱落,口不存风,言语不清,怎么朗诵经文呢?”

  “你躬背驼腰,两腿僵硬,手抖脚颤,怎么能苦修坐禅呢?”“哈哈,你出家是为了让我们供养,混口饱饭吧?”“你已风烛残年,出家修行不是活受罪吗?”“哼,还不是想滥竿充数,想让人崇敬!”

  这样的讥笑老和尚不止一-次听见。他苦思索:我出家修行,求解脱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妙法,可为什么也遭人非议呢?也难怪大家讥笑,自己就是人老心笨不开窍,出家数年了到现在却背诵不出卷完整的佛经, 今后怎么能修行成道呢?他感到着愧,禁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。

  哭声惊动了隔壁正在写经的一位菩萨。他来到老和尚的南中,问清缘由,说:“你大可不必悲伤,也不要灰心。我已经你成正等正觉,可以给你指点迷津。在佛法而前众生是平等的,只要你诵经持戒,不怕诽谤,苦思苦想,坚持不懈,依律修行,处能获得正果!”

  老和尚在菩萨的谆谆教导下,心智终于豁然开朗,下精力修行。

  一天,寺院举行佛事盛会,在家的居土和寺院的僧人全都参加。从来不在法会上出头露面的老和尚要求说法,住持不好推辞,只好让他说上几句。老和尚站起,双手合十,给众人施礼后说:“我也不会讲经, 更不会说法,只讲几句心里话。我虽年老体弱,受众人嘲笑,但我虔诚拜佛,决无二心。我对佛、对众位发誓一从今天起我要 精进念佛、念法、念戒、念僧、念天,六念法门。要通晓三藏道理,断三界欲,得六神通,具备八解脱。不达目的,修不成正果,我决不让自己的身体接触床铺竹席。”

  俗话说:不吃苦中苦,哪得甜中甜?从此,老和尚独行独坐,谨慎身口意,从不放逸,精进修行,从不懈息。他白天苦读死记佛经,晚上沉思默想,钻研佛法道理。他明白自己在世的时间不多了,必须分秒必争来修行。他从不睡觉休息,坐累了就去散步,散步后又来静坐。无论是走路、散步、吃饭、静坐,脑子里不停地思想着佛经佛法。这样,一直坚持苦修苦思了三年, 终于学通了三藏,断三界欲,得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脱,成阿罗汉果。人们便再也不叫他老和尚了,尊称为“胁尊者”。

  以后,胁尊者寿终圆寂,进入天国远离尘垢,继续苦修苦思。佛陀为他讲经说法,得法眼静,终于修成了菩萨大道行。由于他经常低头紧锁双眉思考问题,所以被称之为“思惟菩萨”。


  莫高窟早期思惟菩萨全是彩塑像,见于北京第275窟, 北魏第257窟、第259窟,隋代第417窟。到了初唐,才绘在壁画中。初唐第71窟、第51窟亦有绘制,其代表作为第71窟北壁阿弥陀经变中一幅思惟菩萨画像。此菩萨头束高髻,戴宝冠,长发披于肩,斜披天衣,坐于莲台上。左手按住下肢,右手指轻托右腮,头斜低,沉思默想

上一篇:壁画故事:得道成佛(十) 下一篇:高僧传:刘萨诃

陇ICP备19004175号-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