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莫高窟的故事

观音菩萨与普陀山

  浙江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,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- -,素有“海天佛国”、“蓬莱仙岛” 之誉。岛上峰峦高耸,山中林木葱茏,鲜花丛生,洞幽岩奇,寺院林立。远眺大海碧波万顷;近看海岸金沙细浪。风光秀丽,景色迷人,是观音菩萨的道场。她为何将道场选在这座海岛呢?

  话说前梁祯明年间,日本有位高僧名叫慧锷,佛学修养高深,非常崇拜观音。他第三次远航来中国求学佛法,云游到了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。

  慧锷来到显通寺,受到了方丈的热情接待。用斋休息后,随着方丈朝拜佛陀菩萨。进了大殿焚香叩拜完毕,他抬头一看,惊呆了!原来佛像旁有一尊高约三尺的观音菩萨宝像,用紫红色檀香木雕成,手持净瓶,内插杨柳枝,站于莲花台上,神态妩媚,慈祥可爱,栩栩如生。五台山本是文殊菩萨的道场,为何供奉观音呢?因为文殊、观音都是佛陀的胁侍,关系非常密切,观音听到声音便前来救苦救难,故寺院内多有供奉。

  一连数日, 慧锣瞻仰礼拜植木观音像时,内心十分激动,久久不愿离去。他想,日本寺院虽礼拜观音,但无尊像。如果将这尊庄严“慈祥的观音宝像请到日本去供奉,信众定欢喜不尽!可怎好意思开口对方丈讲呢?

  过了几天,慧锷思量再三,下决心去见方丈,表露心迹:“法师在上,弟子远渡重洋,来中土朝拜观音菩萨。见到檀木观音,不胜欢喜。可本国没有观音尊像,信徒难拜尊容。经反复考虑,想请这尊观音宝像东渡日本,以教化日本众生,教苦教难。请方丈恩准!"

  方丈听言不乐,心想:难怪你天天拜这尊观音,原来企图不良!中国的宝物你日本没有多的是,哪能见啥要啥?沉吟片刻,说:“大师来中土求学佛法,诚心可佳。只是请观音宝像事关重大,老衲不能一人做主,必须与众僧和施主商议后再做答复。”

  三天之后,慧锷再次询问请观音宝像一事,被方丈回绝。说众僧和施主均不同意观音菩萨漂洋过海,他也爱莫能助。

  请宝像遭到拒绝,慧锷闷闷不乐。他曾发誓,请不到观音宝像决不回本土。因此,他铁了心,不管用啥办法,一定要将这尊观音宝像请回日本。他觉得寺院僧人有所防备,为了消除疑虑,他搬到塔院寺居住。

  数月之后,显通寺方丈以为慧锷也是高僧,不会做越轨之事,便不再戒备。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,慧锷溜进显通寺大殿,摸黑将这尊紫檀木观音像包好,背在身上偷偷地出了台怀镇,顺着山间小道连夜离开了五台山。

  第二天,显通寺众僧发现观音宝像丢失,断定是慧锷所为,要去追赶讨回问罪。方丈阻止说:“大家不必兴师动众前去问罪。慧得崇拜观音,心诚志笃,就由他去吧!”

  慧锷身背观音,担心显通寺僧人追赶,一路马不停蹄,向东走去。来到大运河岸上,又乘船南下。到达长江后,又租乘帆船驶向东海。出了长江口,蔚蓝的大海碧波荡漾,豁然开朗。他庆幸自己此举虽不光彩,但也马到成功,准备立即出海返回日本。

  日过中午,帆船驶到舟山群岛附近。海上突然刮起狂风,冲天巨浪将船打得东倒西歪,眼看就要翻船。慧锣紧抱观音宝像,急切之中忽然想起《法华经》中的观世音普门品,连忙口念佛经呼唤观音圣号求救。这时,风暴虽然未停,但船基本平稳,再无倾翻的可能。随着波浪大潮,船漂浮到普陀岛。这里风弱浪低,帆船抛锚,准备风暴平息后再东渡日本。

  第二天,果然风平浪静,慧锷吩咐扬帆起程。可是船行了不远,海面大雾弥漫,看不清方向。船在海上绕来绕去,不能前行。慧锷无奈,只好让船返回,等到云雾消散再出航。

  第三天清晨,旭日东升,霞光万道,一派吉祥之兆。慧锷心中大喜,吩咐扬帆再次起程。船没驶出多远,只见海上漂来朵朵铁莲花,将帆船团团围定,不能前进。慧锷和驾船众舵工见此奇景,惊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。

  悟性较高的慧锷暗想:莫非观音大士不肯远渡重洋去日本?便跪在观音像前忏悔,谴责自己偷取圣像的不良行为,为了赎罪,决定不回日本,就在这座海岛上建立精舍,供养圣像。祷告完毕,忽听轰降-声响,从海里钻出一头铁牛,张开大嘴咔嚓咔嚓吞嚼铁莲花。吞食之后,铁莲花消失,正好可以通过一条船。待船返回到潮音洞边停下后,那铁牛沉人海中不见了,铁莲花也全都无影无踪了。

  这时,有个叫张老翁的渔民从山上走下来,对慧锷施礼道:“这两天发生的怪事我都亲眼看见了,苍天有意为难,不让你行船。法师还是请到我家暂住几天吧。’

  来到张老翁家,慧锷讲述了请观音的艰难经过。并请出宝像让老翁观看。

  张老翁原本信佛,一见观音像倒地便拜,高兴地说:“法师,你出航归国受阻,这说明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,而愿在这个荒岛上落脚。也说明我们与佛有缘。若不嫌弃,我把茅含让出来修建寺院供奉观音,请法师也留下在这里当住持。”


  慧锷见普陀岛虽在茫茫大海之中,却昼观日出,夜听潮队比起五台山又是另一派风光。 思忖道:老翁说得有理,不如遵照菩萨意愿,就在此修造寺院,供奉观音大士!

  慧锷因此没有回日本,住在此地,以后,在张老翁和山民信徒的帮助下,拆去茅舍,修筑了普陀山第-座寺院, 供奉观音善男信女称此寺院为“不肯去观音院”。慧锷就成为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。从此,普陀山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。今天,普陀山拥有普济、法雨、慧济三大寺,八十八所庵院和一百二十八处茅篷。每天进香朝拜和求子的信众及游客人山人海,络绎不绝。

  此故事的瑞像图绘于敦煌莫高窟,中唐第231窟、第237窟,西龛孟顶四披。榜题为“观世音菩萨于浦特(普陀) 山放光瑞像”。

上一篇:大唐西域记:双头佛像 下一篇:檀木飞像

陇ICP备19004175号-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